已經成為絕大部分年輕人的共性問題。也許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要想存下一筆錢,我們需要比父輩一代經歷更多的艱辛,也要抵抗更多的誘惑。我們來聽聽幾個在不同年齡段和階層的人群,看看他們對存錢和消費的認知,也許你能從他們的人生當中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第一個案例是阿里房地產銷售,29歲,女,現居長沙,他說。
為了攢下人生中第一筆存款,我不再給我弟供房了。我的原生家庭和歡樂頌里面的樊勝美很相似,父母都在老家務農,家中還有一個比我小四歲的弟弟。
畢業之后。
我除了要供弟弟讀書,還要替弟弟還房貸,負擔父母的生活費、爸爸的住院手續費、父親的住院醫療費。為了多賺錢彌補家里的各種需求,我除了要工作,還要在網上開淘寶店賣土特產。除了工資,每個月的外快我也基本都給了家里,以至于我工作多年,一點積蓄都沒有。
在我被家里快榨干的時候,周圍有一位了解我家庭情況的朋友開始勸我??粗磉吅臀乙黄甬厴I的人都有了房車,有了豐厚的居室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然一分錢積蓄都沒有。想想未知的未來,想想家里無底的索取,終于明白。
只有自己的時候才能有能力照顧家庭。我決定要和那個無底洞割裂,因為我要在他們被吸光之前積蓄力量,讓自己有機會壯大。各位聽眾,這個案例有沒有跟你或者是你的朋友有這方面類似的情況呢?第二個案例,他叫玲玲,外貿行業從業者,女性,32歲,現居上海。他說從未婚單身貴族到已婚平民,沒有存款的我不敢并更不敢跳槽。結婚之前,我基本上沒有什么存錢或理財的概念,一天三頓都叫外賣,能打滴滴就堅決不擠公交車,微信里五六個代購總是控制不住的買買買的欲望。那個時候我月薪將近3萬不僅。
月月光還欠下了一大堆的信用卡債,2015年的時候我結了婚。
生了,娃?
身邊的閨蜜都說,生孩子是摧毀一個女人最直接的方式。這話一點也不假呀,天天緊張的只能素面朝天,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份花,每天腦子里想的都是兒子的尿布啊,奶粉啊。但是最摧毀我的是,先是公公生病,緊接著媽媽又查出了胃部有問題。那個時候每天奔波于醫院,過得像條狗。我真怕自己也一病不起。第一次意識到,沒有存款,沒有保險,我連生病的資格都沒有。更重要的是,工作不開心,壓力大,也不敢跳槽。這個案例有沒有看到你自己呢?第三個案例,他叫浩然,自主創業者,男三。
15歲先去北京他說看上去風光亮麗的創業背后是我無法業務存款,我覺得自己注定是要走上創業這條的。早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和幾個要好的哥們一起玩,靠著承包整個校園內的物流快遞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畢業之后,我起先進入了國企,但很快離開了,重新開始創業,到如今公司也算小有規模,但我并沒有外人看起來那么風光,首先大學賺的錢被我全部投在了公司。
我當年和我一起賺錢的哥們,依靠買房的溢價漲幅,收益比我公司十年的凈利潤都高,誒,后來我也沒啥存款,其次我也沒啥存款,每月最大的開支還是在請人吃飯談業務的花銷上。
以及我的車子維護上,以及我的車子維護上。
公司現在最大的資產。
公司現在就是我最大的資產了,打個雙引號,所以我常常有危機感。如果這次的中美貿易危機繼續持續下去,我都不知道我自己的公司還能維持多久作為價值。有時候會想想父母的養老,因為我不想讓,因為我不想讓父母的晚年生活活得太差。但是以我目前的能力,我還遠遠不能提供舒適的養老生活,所以我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他們他們都很努力。為什么都幸福的家庭大多類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前面講了三個例子,各自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們有很多人一樣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沒有理財觀念。巴菲特說過一句話。
人在30歲掙錢,能在30歲之前掙錢比理財重要,可到了30歲以后,理財就比賺錢更重要。很多人總以為自己沒錢,不當理財為借口,逃避正式理財的問題,殊不知你不理財才就不理你。許多年輕人認為錢少就不用理,其實錢多有錢多的理財方式,錢少有錢少的理財方式。收入低時,你理財的空間有限,這個時期更重要的是增值自己,提高收入,同時有意識的培養理財能力。
等收入上去之后,有了理財本金,一下子就能把資金靈活用起來,加速省錢,所以關鍵在三點。
延遲欲望滿足,強制儲蓄,懂得財務風險隔離第一點,首先要延遲消費欲望的滿足,就像第二個主人公年齡球的原因是因為活在當下,即使月薪3萬。
他說自己依然過得像條狗,任性,打車、刷信用卡,這些都是沒有計劃性的消費,當然這也是當下很多月光一族的生活方式。但你只身一人的生活,父母也不需要你負擔的時候呢?或許你會覺得會很舒服,很輕松。而一旦婚姻進入后,單身的天平就會被打破。而當你不知道驚喜和意外哪個會在明天先來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準備,學會把收入的結余儲蓄起來,延遲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特別是在自己能夠賺更多錢的年紀,更要為以后的不時之需做好風險意識。畢竟收入是有限的嘛,但消費卻是無限的。如果我們不能夠節制自己的消費欲望,現在是月光,五年后可能還是月光。
甚至十年后、20年后還是越廣,所以學會存錢,延遲消費的欲望的滿足是理的第一步。第二,強制儲蓄第一個案例阿貍,他并不是沒有賺錢的能力,那是因為原生家庭給他的負擔太重了,所以阿貍要走出窮的窘盡,除了負擔父母基本的養老義務,給自己的父母買一份健康保險,以免父母再次大病,把多年辛苦攢下的積蓄掏空。另外,弟弟是成年人了,并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阿里應該停止對弟弟無止境的幫扶,讓弟弟學會自己賺錢還房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學著強制儲蓄。
拋去每個月固定的車外。
把剩余的閑錢做固定的強制儲蓄,為將來做投資和錢生錢做好資金準備,最后要懂得財務風險隔離。
比如第三個案例,工號籃球的原因是因為孤注一擲,他應該把公司財務與個人的財務厘清,做到互不滲透。
涇渭分明。
這樣有利于公司資金的正常運轉,把資金用到實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個人理財做好資金分配,發揮理財配置的最大化。每個創業的人都知道,創業的道是九死一生,且充滿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二人應該先為自己的家人做好保障,利用保險風險隔離效應,必然公司一旦出現問題而拖垮整個家庭。這雖然是有關于幾類人沒有存款人群的困惑窘境的剖析。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