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咱們來講一下注冊制與核準制,每家公司上市都需要接受監管部門的審核,而審核呢,自然都有一套標準,符合標準才能獲得上市的資格,那么不符合呢,只能說下次努力。在我國呢,上市標準有兩個,注冊制與核準制,如果你的公司準備要上市,那么公司呢,就必須滿足注冊制或者是核準制的條件。
這兩個標準啊,有很多的不同,細節呢也有很多,但是呢,我肯定不會全部說出來,因為這樣呢,只會讓你的大腦更加混亂,我講了也是浪費時間,大家呢,只需要記住二者最核心的不同即可。那么注冊制也好,核準制也罷,他們呢,都是審核公司是否符合上市的一套標準。注冊制的這個特點啊,是更加依賴市場化,對于上市的要求呢,也是相對較低,許多發達國家的股市采用的都是注冊制,比如說美國。而核準制呢,對于上市的要求呢更加嚴苛,這也是注冊制和核準制最核心的不同。
那么接下來呢,我們就仔細了解一下二者的不同。那么在過去啊,我國呢,一直采用的是核準制的上市標準,那么近幾年呢,才開始慢慢的向注冊制去改革。我們呢,先來看一下注冊制的這個官方定義,公司在申請上市的時候,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的向證券監管機構去申報,那么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做出刑事審查,不會對公司的這個價值啊做出判斷。而核準制呢,除了對公司遞交的文件做出審查之外,監管層呢,還會對公司的這個價值啊做出判斷。后面的這句話是兩種制度的主要不同。那么接下來呢,我舉個例子哈,你可以把上市的流程想象成日常的業務辦理。
我們呢,就拿這個辦理電話卡舉個例子,你到營業廳的窗口辦理業務,都需要攜帶一些證明材料,窗口的業務員呢,只會審核你遞交的材料是否真實而有效,但是呢,他絕對不會對你這個人呢做出評價,也不會干涉你今后如何使用這張電話卡。這個呢,就是注冊制的一個特點,滿足辦理電話卡的條件就可以去申請。那么營業廳呢,只會審查遞交文件的真實性、全面性、準確性,至于你這個人是否有價值,是好還是壞,他呢并不會做出任何的判斷,而是將這個判斷去交給市場去做。這個例子中呢,你就等于是公司,你辦理電話卡的這個過程就是申請上市,監管機構只看公司遞交的文件是否符合條件,但是呢,不會對公司價值做出判斷,如果說你是一家好公司,上市之后自然有投資者愿意買你公司的股票,如果是垃圾的公司,早晚呢也會被市場淘汰,最后的結。
結果就是退市。那么核準制的標準呢,則大不一樣,監管機構除了審核遞交文件之外,還會對公司今后的價值啊做出判斷,并且對公司以往的業績呢有較高的要求,目的啊,是為了挑選優秀的公司進入到股市。那么這就導致符合上市標準的公司都是一些中大型企業,甚至是一些行業的寡頭,公司呢,雖然都很好,但很多呢都已經過了最具成長性的階段,而股市存在的意義正是為那些成長性高又缺錢的公司提供資金的地方。
如果上市的都是一些成熟的企業,那就是對股市資源的一種浪費,股市中的錢沒有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因此呢,很多成熟的股市采用的都是這個注冊制的標準,隨著A股市場啊逐漸的發展,咱們的管理層呢,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呢,近幾年都開始向注冊制方向去改革,目前采用的是注冊制與核準制共存的一個狀態。
不過日后全面改為注冊制標準,應該是指日可待。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